13632616488
微信同号(08:00-22:00)
直接微信联系老师更快捷

2013-2014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浏览:1974  来源:深圳语文补习网  日期:2014-06-12
2013-2014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 脑髓(suí)   浊流(zhú)     嗥鸣(háo)      义愤填膺(yīng)
B. 污秽(suì)   亘古(gèng)    字帖(tiè)      气冲斗牛(dǒu)
C. 确凿(záo)   攒(cuán)成    屏障(píng)     锲而不舍 (qì)  
D. 嫉妒(jí)    炽痛(chì)     哺育(bǔ)       热情澎湃(pài )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洛杉矶湖人队气冲斗牛,霸气十足,战胜了所有对手,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
B. 他的口语比我强些,我跟他迥乎不同,我的书面语比他略强。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 =B
 D. 当慷慨淋漓的演讲结束,等待掌声雷动的时候,他才发现,台下的听众已经走了大半。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B.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满山红叶,登高远眺的时候。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我市交警部门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保障非机动车、行人出行安全。
4.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地位低下”、“低下身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动词。
B.《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纪传体通史,共294卷,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俄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等。D. 《木兰诗》选自南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二、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背诵考查(15分)
5.根据原文填写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句子。(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15分。)
(1)黄梅时节家家雨,                   。(《约客》赵师秀)
(2)                        ,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王维)
(3)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李白)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岑参)
(6)                      ,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
(7)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           
(8)木兰这巾帼英雄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她既有战场上“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也不乏“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时流露出来的梳妆打扮的风姿娇美。 
(9)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从视觉和听觉两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的是                                        。
(10)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致的诗句是                                      。
 (二)文言文阅读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6~9题。(10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每个0.5分,共2分)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父异焉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即更刮目相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 这两篇课文都与“学习”有关,但在内容和写法上又各有不同,请从这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9~12题。(11分)
                                一点一横长
                                  明凤英
    ①我常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达时雨。
②小时候,学写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这是繁体“廳”字,大厅的厅,整整二十五笔。
③“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鸟儿站中央;“这是‘鸞’字,红鸾星动的‘鸾’。”还有“亡、口、月、贝、凡,”这是“赢”字;输赢的赢……
    ④我们扯开嗓门喊起来,伸出手指把字写在空气里。一时,教室里像是让我们挂满了“廰”字,叮叮当当作响。达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你们声音好大!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大家咧嘴嘻嘻笑起来。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
⑤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江苏泗水人,1949年到台湾。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高高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她上课非常认真,卯足了力气。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了:“当心摔跤哦。”
⑥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像什么。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书,孝顺父母。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人,为国家社会做事。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
⑦有一次我家急着要用钱。妈妈苦无对策,叨念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可以省下30块钱寄给外婆。我听了妈妈的话,不作他想,下课背上书包,大踏步高高兴兴回家了。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让达老师给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我据实以报:“我家钱紧了。我妈说不上了。”达老师只说:“上课去。”我听了,也不作他想,回头进教室。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事后,我妈也像是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只是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导费了。
⑧人情珍重,急流湍湍,连一个谢字也没有,竟也这样舟行千里。
⑨年幼的时候,只觉得风和日丽,一切平常,哪里知道周遭惊涛千尺?哪里知道父母那一代人兴衰浮沉,漂流仓皇,经历了多少烦恼忧愁?
⑩上大学后,我给达老师写过几封信。她热情地回信给我,劈头就提我小学时候的事情。说我能随时一字不漏地背出整本教科书,写出的作文让她发笑。小时候的事情,我自己一点不记得,父母也少过问,倒是达老师做着我的镜子,让我照见遥遥成长之路。
⑾成年后,我四处奔忙,跟达老师断了联系。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达老师是从台北的一处高楼纵身跳下,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离开人世的。
⑿我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我几乎一厢情愿地认定,她是为了教给我们那些好玩的顺口溜而到台湾的。只是天使羁留人间,有多少我不知道的故事?
⒀我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讲“想当大官的请出去,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我也没有机会谢谢她把八岁时候的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中。
⒁想念她的时刻,我想到那一代流离苦难的人,在小岛上的襟怀和风华。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愿意,生出彩翼,振翅飞到琼楼高处,把她从孤单绝望的一刻,奋力拉回。回到那“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的瞬间。
⒂一点,一横长。一撇无垠,到天涯。                 
(选自2013年《读者》)
9.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点一横长”的作用(3分)
10.文章多处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请根据前文,找出与之照应的语句。(2分)
前文: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
后文:____________                                                  
前文:年幼的时候,只觉得风和日丽,一切平常,哪里知道周遭惊涛千尺?
后文:____________                                                      
11.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2. 阅读文章②-⑧段,简要概括达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请使用四字词)。(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12分)
壁画
简媜
    ①我在台大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个快乐的画廊主人。
  ②高中时候,有一天,我去看画展,人群中挤来挤去,吱吱喳喳地,看得我头昏脑涨。突然,我看到一幅多美的画面,多和谐的黄昏,它完全吸引了我。我定神一看,唉!原来是一扇打开的窗子!我不禁笑出声来,笑自己怎会有如此错觉?于是,兀自站在窗前欣赏这幅奇妙的画,竟忘了是来看画展的。
  ③我仍记得那个午后,第一次进台大文学院,实在不该择那么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去文学院,那种肃穆的气氛颇令我害怕。我鼓足勇气上楼,心里仍旧忐忑。当我看到亮丽的阳光透过长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时,哦!谁说我不是幸运的?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好美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环视静寂的四周,只觉得窗里窗外,夏的景色让人陶醉。瞬间,对于美的直觉便如泉涌一般活泼起来,于是,我爱上文学院。
  ④上了大学,天天在文学院,我常常有新的发掘。我最爱在二十四教室上课,那里的阳光最多,我喜欢在那里上文学课。阳光中,那些诗人、学者一个个都从书本上跳出来,那么亲切。偶尔抬头望望窗外,想到和建安七子晒同一个太阳,便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走入唐朝,被李白醉过的眼睛,再看看阳光壁画,满是长安风情。二十四教室总让我有无限遐思。
  ⑤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没什么主题,我不太欣赏。可是,有一天清晨,我来得太早了,莫名其妙地去开教室后面那扇窗。突然,我吓了一跳: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张着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粗枝后面,是一方池,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池水把树影映成墨黑,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美;而粗枝虬劲地盘突着。
  ⑥文学院左侧,一上楼看到的壁画,刚开始觉得它很糟。树枝歪歪扭扭地全挤在左边,天空的比例也很怪,布局乱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可是,渐渐的,我喜欢站在这儿欣赏,画里留着宽阔的空间,让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是我在其他画里看不到的,我喜欢它的人情味。常常,我便在窗前看看有几个我认识的朋友走进画里来。
  ⑦楼下的长廊,有一幅我特别喜爱。那是个落雨的下午,我抱着书匆匆走过,不经意的一眼,便把我吸引了。那幅画不大,因为窗子是半开的。远处,带着黑的树荫叶影,像泼墨的画法,三两枝窗前瘦瘦的枝条,不着叶,随意地曲斜,一朵初绽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红。水珠密密地在画布上渲染着,整幅画有着柔柔的意境,像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刚挥洒的一幅未干的国画,看了整个人就像浴过仙泉,觉得超离俗尘了。
  ⑧无论是楼上的或楼下的画廊,总是一年四季地美。我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发觉处处都是俯拾不完的美,我的思路更无止境地扩宽、更加活泼。有时候,我真想把壁画指给别人看,然而我仍旧缄默。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
由于这些壁画,让我在课堂上变成一个不很专心的学生。有时候,我觉得,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有改动)                                                        
 
13.作者笔下台大文学院里的“壁画”各具特色,请你根据其特色依次为第一、三、五幅壁画拟一个恰当标题。(每个标题4个字)(3分)
             ②阳光诗情                     人情画卷   ⑤             
14.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2分)
15.文中的“壁画”含义是什么?品味第⑤、⑥段两幅“壁画”,任选其中一幅,结合内容从表现手法角度进行赏析。(4分)
16.品味全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3分)
四、作文。(40分)
17.题目:   有你真好
 这里的“你”可以是给我们以帮助、引导我们走向成熟或是使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快乐的人,也可以是一本书,一种爱好,一处景物,一个物件,一份情感……
要求:
⑴     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⑵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名、人名等。
⑶     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D(A“髓”念suǐ、“浊”念zhúo ,B“秽”念huì、“亘”念gèn ,C“锲”念qìè、
2.D (“迥乎不同”指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差得远。与“强些”“略强”不符)
3.C (A 一面对两面。B.主宾搭配不当 D.残缺宾语,在“横穿道路”后加上“的问题”)
4.A (B 编年体通史  C莫泊桑为法国作家。D宋代郭茂倩。)
二、古诗文阅读
5.⑴青草池塘处处蛙          ⑵独坐幽篁里 
⑶影入平羌江水流,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羌”的一撇是连笔,“州”容易写成“洲”) 
⑷朔气传金柝        ⑸双袖龙钟泪不干   ⑹江山代有才人出(注意“才人”) 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注意“岐”字)
⑻万里赴戎机  对镜帖花黄(注意“帖”字)
⑼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⑽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6.⑴聚、团结 ⑵(对……感到诧异 认为…奇异  以…为异) 
⑶通“耶”,反问语气词     ⑷重新
7.⑴从此有人指定物品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重点词语“自是”“就”“文理”翻译错误,每个扣1分。)
⑵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重点词语“但”“涉猎”“见”“往事”,错误一个扣分,扣完2分为止。)
8. (1)内容不同:《孙权劝学》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刮目相待的故事;《伤仲永》则写仲永从小天资过人,但后来却因为“父利其然也”而不使学,最后 “泯然众人”。内容一正一反,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2分)
(2)写法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义丰,并以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吕蒙学有长进;后文叙议结合,借事说理,生动具体的阐述了作者的成才观。(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一点一横长》
9. ①指 达老师教给我们的顺口溜,表明文章的内容。②暗含 “我”与达老师情谊深长,含蓄地揭示主题,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富有诗意,为抒发怀念与感激之情营造氛围。(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10. “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支着头看木麻黄树” 或  “我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1分)
“只是天使羁留人间,有多少我不知道的故事?”(1分)
11. 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把 达老师提我小学时候的事情 比作 照我成长之路的“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达老师对“我”的关爱,表达了“我”对达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2分)
12. 达老师是一位聪慧可亲、温柔娴雅,教学有方,正直善良、关爱学生的老师。(答对三点即可)
(二)《壁画》
13. ①清凉夏日   ③力与柔美    ⑤国画仙境(共3分。每空1分,未达或超出四字不给分。能答出关键词即可,可酌情放宽)
14. 作者认为能够发现大自然处处俯拾不完的美,思路就会更加扩宽、更加活泼;而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紧闭心灵的眼睛,在作者看来是非常遗憾的。(共2分。“大自然的美”1分,“心灵的眼睛”1分)
(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句子的理解。理解关键句子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去理解,并学会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15. “壁画”指文学院窗外美丽的风景。
第⑤段作者描绘壁画时运用了对比手法。画中大树粗枝漫天盘伸所表现出的无法按捺的伸展力与池中睡莲、树影所营造的宁谧、安详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相互映衬,产生一种对立中的和谐之美。
 
 或第⑥段作者描绘壁画时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用“歪歪扭扭”“比例也很怪”“不对劲”等词语,写出这是一幅“很糟”的壁画,然后又写画里有“宽阔的空间”,“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幅壁画便有了浓浓的人情味,让作者非常喜欢。
(共4分。壁画的含义1分,手法1分,分析如何描绘壁画2分)
 
16.提示: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善于发现和捕捉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用一颗诗意、美好的心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便能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俯拾不完的美。(贴近文意,围绕“发现美”,意近即可)(3分)
四、
 
版权所有:深圳市天元北极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注册号:91440300081852861M ICP许可证号:粤ICP备09101687号-3
联系方式:0755-22183907(龙小元老师) E-mail:9391702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