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清华实验学校高三:林文龙
上世纪50年代,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向企业家提出一个问题:一个生产鞋的企业最应该关心什么?很多人认为应该关心企业的利润,行业发展趋势等。杜拉克认为,这些都不是根本,最根本的是要关心那些穿鞋的人需求。满足需求,利润就不是问题。这便是就是生产企业本和末的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许多企业的管理者盲目地追求利润,本末倒置。本是末的支撑,只有把“本”坚实深深地扎在生活的土壤中,“末”才能枝繁叶茂,事业才能蓬勃而富有生机。
阿里巴巴老总马云,充分地抓住互联网的优势,成功地开辟了中国这块有美好发展前景的网上交易市场,引来了许多国外投资商的瞩目。当时马云在中国只有几十元的工资,艰苦创办着“阿里巴巴”。台湾、日本拿着高薪的风险投资者趋之若鹜,纷纷跳槽投奔马云,那是因为他们看好了马云这个中国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做生意的人。马云的凝聚力是抓住了时机,而机遇是马云成功的“本”。他把“本”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互联网市场这块空白的领域,得以迅速崛起。业务范围扩展至全世界,企业得到了蓬勃地发展。
在销售领域,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你到护肤化妆品柜台去,那些销售小姐不关心你的皮肤适合什么样的产品,她只关注把你口袋的钱掏到她口袋里去。太急功近利了。销售领域是用专业的服务去创造价值,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服务于顾客才能提高效益。服务是“本”,逐利是“末”。
科学院院士剽窃研究成果,不顾职业道德,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因逐利而失去了做科学的身份;与其相反,居里夫人献身于科研,多少成果可以申请专利,可她注重的不是利益,而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因而成为世界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她的"本"就是为科学献身。
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陷入这样的误区,把手段当成目的,熟不知获得财富只是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但有多少人在追求财富时,不择手段而丢弃诚实向善这个根本。做人应该坚守道德底线,把做人准则深深地扎根于终生的奋斗中,不为区区小利而偏移忘本,这样才能走出康庄的人生之路,事业也因此而生机勃勃。
一指导教师:杨汝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