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了解有关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技巧,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
一、文言文阅读方法
1、注释研读法 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猜读法 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又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需要猜测它的意思。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 “长烟一空”未注,读者先要“猜”“长烟”是什么,认定是指“大片烟雾”或“大片云烟”;至于“一空”,不是“布满整个天空”,而是“完全消散”。这种方法即称“猜读”法。
3、课文抄读法 在通读后,为帮助理解和记忆,可边读、边抄、边思、边记,摘段录句或照录全文,这也是许多人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4、
注析抄读法 这是一种费时较多的读法,看上去比较笨,但实际上极有好处。抄一句原文;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有时还可对词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说明;然后翻译一遍。一小节或一段结束,对主要内容作一小结。如此坚持不懈,搞它二三十篇,必有助于提高
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文言文解题技巧
1、以题解文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习题要求,也许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2、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
3、以注解文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4、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
5、一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把握大意,由后做起, 句子翻译,重点词语。
实词解释,注意迁移。 若有不会,随它而去。
第一句是说在阅读一篇文言文时,首先要对全文的内容大体上有所了解掌握,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文章。答题时由最后一道题答起,此题有助于考生理解文意。
第二句是说在做句子翻译题时,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是:直、准、补。“直”是说在翻译句子时尽量要“直译”;“准”是说对重点的词语翻译要“准确”;“补”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简练,有很多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
第三句是说文言文的加点实词解释和虚词的比较判断,来自于平时对课文中的实、虚词的积累。所以,对课文中的词语、虚词的积累尤为重要。做此题时,要注意把课内的所学灵活运用到课外。
第四句是指文中不会或不明大意翻译不准的地方,而考题中也并没有涉及到的部分,不用去管它。
三、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子(即杨朱,战国初哲学家)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
(1) 宿于逆旅 (2) 阳子之宋
(3)阳子问其故 (4) 安往而不爱哉
2、联系上下文,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2)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3)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答:
(二)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案牍:官府公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表现室中环境清幽的语句是:
4.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的?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为什么?
(三)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
3、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②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③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④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5.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伯乐” “千里马”
四、课外作业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水皆缥碧( ) ②互相轩邈 ( )
③好鸟相鸣( ) ④经纶世务者( )
2.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①描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
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
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3.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
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 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