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社会中生活,生活也同时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了。
还记得小学四年级的科技节,因为我是首次参加“桐木结构”这一有难度的头脑奥林匹克项目,而我又很荣幸地代表班级去参加这个比赛项目,我非常开心和兴奋。
第二天,老师发放木材了,拿到木材后,经过了老师的简单培训,我就准备开始动工了。一放学我就躲开了“篮球场”的诱惑直奔回家,回到家后,铺开报纸和拿出买好的工具,就开始动工了。可是想了半天,桐木结构连个框架都没有出来,想的那么容易,可是一到动手就不行了,只好等爸爸回家后在一起商量怎么做吧。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在我迫不及待的等待下,爸爸终于回来了,他一进门我就把他“扯”进了我的“工作室”,并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头到尾都说了一遍。爸爸说:“你先别急,我明天把图纸和要求带到公司去,用电脑模拟一个最稳最结实的结构,出来图纸后,我们再动手也不晚”。
几天后,我期待已久的图纸终于设计好了,设计的结构是一个高21.5,宽6cm的一个长方体结构。可是别看图纸上面画得简单,可是等到真正开始做的时候,难题就如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不停地“激打着”我们。就为了这个桐木结构,我跟爸爸的手都沾满了一层“502做的老茧”。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一根根桐木条就像得了“多动症”一样就是“不听话”怎么都不能把他粘到做好的框架上。没过多久,畏难的我就打起了退堂鼓,爸爸看出来后对我说:“这么一点小事就想半途而废,那以后还有什么大事能让你去做呢?越难我们就要做的越好,这样才能证明我们的实力。”听完爸爸的话后,我又充满了信心,开始苦心钻研桐木结构。终于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第一个桐木结构“诞生”了,看着自己的“智慧结晶”,不禁发出胜利的感慨。
可是爸爸看了看说,我们还得重新再做一个桐木结构,这个结构的立柱和平衡都做的不好,所以下一个我们一定要结合第一个作品的好处,再把做的不好的地方加以改进,做出一个最完美的结构出来。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和爸爸一回来,二话不说,就不由自主地走进了我们的“桐木工作室”,开始潜心打造第二个桐木结构。渐渐地,我们的技术和手艺都提高了很多,也算是一个熟练工了,做好一个桐木结构差不多三个小时就可以完工了,随之而然的桐木结构也一个个地从我跟爸爸的手中制造出来。
比赛的那天终于到来了,我是最后一个出场的选手,看到了对手的桐木结构都那么厉害后,心里不禁地增加了几分的紧张,终于到我出场了,十五公斤、三十公斤、五十公斤、七十五公斤….最终我的桐木结构在100公斤的时候就不争气地垮下去了。比赛成绩出来了,我的成绩竟然排到了倒数第五名,这使我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心想,过去的辛苦全部都浪费了。回家后我伤心地把这个成绩告诉了爸爸。爸爸说:“没事,再接再厉,下次我们肯定能够超过他们。”说完后我们就开始分析这次比赛失败的原因。
时间飞逝,一眨眼,一年就过去了,又到科技节了。我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了桐木结构这个比赛项目,第二天拿到木条后,我跟爸爸并没有很着急地就去动手,而是琢磨做桐木结构的方法,如两边平行,能拱形相等等技巧,终于在我们的细心研究下,一种种能使桐木结构平稳的原创方法被我跟爸爸研发出来了。随着一个非常稳定的桐木结构再次出炉后,比赛的日子也到来了。
比赛的那天,我充满自信地拿出了我的桐木结构走向比赛地点。我是第二个上场的,当第一个人以155公斤的好成绩面带笑容地走下来时,我自信地走上场,慢慢地把桐木结构放上了承重架上,50公斤、100公斤、200公斤、公斤。随着帕地一声,我的桐木结构瞬间碎成了八大块,最终我以公斤的成绩稳拿第。
两次的比赛,一败一胜,在我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使我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请珍惜每一次失败,把握每一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