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的结构到底有多重要?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可见,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
所谓结构,就是按照一定的写作意图对材料进行剪裁、布局、让文正各个部分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完整的整体。由此可见,对于结构美的追求能够放映出作者的写作整体观念,大观念。
对于结构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构要讲究对应美,这里所说的对应美就是指文章中的对称美、排比美和照应美。比如,在语言描写的过程中,考生喜欢使用“ABAB”的对应美,这样容易避免出现大量孤立的语言描写,尤其是令人生厌的说理段落。也就是说,这种对称美的结构很容易让阅读者的心理与写作语言营造的心理相吻合。
在近几年的考试中,问题开放性比较大,比如散文,或者类似散文的哲理性的文章日益增多。在这种文体中,排比段是常见的。这种段落往往开头几句结构形同或者相似,文字长短相差无几,文字也对应精致,往往会使阅读者获得美感;再说照应美,这又是常见的构思手段,比如开头和结尾的精心呼应,文章中线索式语句的互相牵连照应,都能偶增加文章的阅读韵味。
其次,错落美。错落美,能够很好地反映作者对段落安排的用心程度。传统的三段,四段的写法之所以令人生厌,是因为那种形式的“错落”差异太大,给阅读读者一种挤压感,让阅读者不快。因此,段落稍微多一点,以保证文章的段落错落有致。
一般而言,考试作文以6-10段为宜。如果是3-4段,将会有段落超过200字,甚至400字,这样的段落构成读者压抑感很强。而6-10段的文章,长短在60-100字不等,整个段落构成会给人节奏美和错落美。因此,在写文章钱大致安排一下段落的数量和长短,不失为一种聪明的举动。
在考场作文中,结构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一.远离中心。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这样才能让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然而,有些考生在写作时,刚开始还能围绕一个中心去写,中途就出现别的话题,另起炉灶,写到其他内容上去了,从而造成文章有多个中心,分散了文章的力量,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
二. 逻辑混乱。考试作文在写作需要动笔之前就应该全面审题,作文题目、材料选择,结构安排,乃至语言运用等都要想清楚。想清楚了再动笔是考试作文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然而,部分考生却与之相反,粗看题目要求,稍加思考,便贸然确定一个立意,由于事先没有全面考虑,又不能重写,于是凑字数,要么硬往主题上靠,要么言之无序。
三. 层次不清,分段失当。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应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文章分段应该将同一个内容的分在一起,而不是将它割裂开来。部分考生在分段上缺乏统一思考,随意分段,或者是一段到底,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一是把本来完整的意思分成几个段落,让文意不连贯;一是层次和层次之间的内容杂糅交错,硬将一个完整的意思拆散到几个不同的段落之中去,导致段落松散,段意不集中。一是在某一段里强加一个互不相连的几层意思塞进去,以致导致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四. 缺乏过度,忽视照应。文章的过度和照应是文章内部层次间,段落间的衔接联系,是前后贯通的纽带。用好过度与照应,会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显示出文章的整体性,然而,在考场上,也有部分考生由于安排的过渡或者照应不当,照成文章条理混乱。
五.文章的布局要匀称,各部分比例要协调,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然而,有的考生由于各种原因,安排文章结构时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由于详略不当,文章的结构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从而导致文章中心不突出,有偏差。所以,在考试作文中要学会处理文章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