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道选择题,共15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3分)
A.伫立(zhù) 骊歌(lí) 讪笑(shàn) 叱咤风云(chà)
B.滑稽(jì) 诘责(jié) 繁衍(yǎn) 妇孺皆知(rú)
C.祈祷(qí) 磐石(pán) 苍穹(qióng) 苦心孤诣(yì)
D.荒谬(miù) 呜咽(yàn) 归咎(jiù) 根深蒂固(dì)
2、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B.即使肇事者一再强调交通条件的原因,但仍不能掩盖酒后驾车的事实。
C.自6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限塑令”,同时禁止销售、生产不符合规格的塑料购物袋。
D.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政府启动紧急食品扶贫计划。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膜的延伸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词是诗的别体,长短句。词产生于唐,成熟繁盛于宋;词有词牌,每首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的平仄用韵。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颂”是各地歌谣,成就最大。
C.“朦胧的月色”、“大地一片朦胧”、“朦胧不清”这三个“朦胧”的词性是一样的,都是形容词。
D.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5. 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当窗理云鬓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C.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D.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二、填空题(15分)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计15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远远的街灯明了,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闪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6)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8)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但《爱莲说》中“莲”却能“
, 。”看来保持坚定高洁的品行更可贵。
(10)苍穹那轮明月,常触动诗人们柔软情思。李白《月下独酌》,虽为“独酌”,但“
”明月有情相伴相随,何来寂寞?白居易《望月有感》“
, 。”倾诉兄弟离散,久别故土之痛。苏轼《水调歌头》“ , 。”挣脱个人哀怨忧戚,表达对世人美好祝愿。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7-8题(8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8、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谈谈要在战争中取胜,哪些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答对三点即可。(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9分)
科学普及的不仅是知识
(1)解放那年,我才11岁,刚上初中。那时有很多苏联译过来的书,我记得有一本伊林写的书《人怎么变成巨人》,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沿着科学发展史介绍了很多科学家,如法拉第、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
(2)好的科普读物应该在知识的传递之外,贯穿这样几个重点:
(3)首先是做人。爱因斯坦说过:伟大的科学家的成就往往还不如其人格魅力对世界的贡献大。科学家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都是非功利的,特别是搞基础科学的,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他们凭的是信念。
(4)其次,恰恰是非功利的追求带给整个人类最大的功利。科学和知识从本质上讲是属于全人类服务全社会的,现在都讲知识产权和专利,其实真正的科学家并不重视这些,科学是一代代人积累的,你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进步,那是你一个人的成果吗?科学的价值不在专利,它只有服务人类才能体现其价值。
(5)第三是训练培养当代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是实证和理性的思考方法。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信迷信,和达尔文一起发表进化论的华莱士就相信人用意念能折弯勺子,获诺贝尔奖的克鲁克斯相信鬼神,因为有一次他照像时发现他背后有个美丽的女郎,他认为那是一个魂,后来被证实那女的是当地有名的妓女,只是摄影师在暗室里的一点小花招罢了。而有的科学家之所以信,就是因为蔑视理性,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的基石是实验、实证,而且在同样条件下,实验结果是可以重复的。现在有的人大谈“后现代主义”中的“后科学”,用经验否定实验,是很浅薄的,也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6)最后,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观、美感。自然是美的,科学也是美的,孩子从小有一个敏感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美,会受益终生。
(7)总的来说,对孩子普及科学,一开始不必太郑重其事,也不必背太多知识,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对自然和科学的热爱,并为以后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基础。要有趣、生动一点,要有书本以外的东西,还要有些人文素质方面 的内容。这些比单纯让孩子记住地球离太阳多远、闪电为什么在打雷前等等,效果要好得多,也重要得多。
(8)听说要出新的《十万个为什么》了,我希望在单纯的知识灌输之外,还蕴含些科学的精神、科学的品质,我们真的很需要一流的科普读物。
(摘自《中华读书报》 作者:甘子钊 有删改)
9、文章一开头回忆自己初中读《人怎么变成巨人》有什么作用?(3分)
10、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推崇什么?(3分)
11、第(3)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你能举个例子来论证爱因斯坦的观点吗?(3分)
12、在现实中,许多人过份注重“知识灌输”,对此作者持什么态度?你又是如何看待的?(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3分)
对一朵花微笑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仰面向我,似有吟吟笑声入耳;一朵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 , 。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选文来自网络)
13、文章开头一段很美很有吸引力,说说这句话有什么好处: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2分)
14、在第二段,作者描写了两朵花的笑姿,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写一朵花的笑: , 。(2分)
15、作者为什么要对一朵花微笑?从这些生机勃勃的草中,作者感悟到什么?(3分)
16、你怎样理解“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 (3分)
17、作者从花草中感悟到人生的道理,说说大自然的草木对你有什么启发(不少于30字)。(3分)
四、本大题共1小题,40分
18、作文
对于某人某事某物,世人通常以固定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这往往会流于人云亦云的流俗中,也许我们换一个角度,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新的发现和新的学说往往是这样出现的,让我们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
请把题目“另眼看 ”填写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1 C 2 D 3 C 4 B 5 B
6、(1)窈窕淑女
(2)山河破碎风飘絮
(3)恨别鸟惊心
(4)天街小雨润如酥
(5)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6)会当凌绝顶
(7)却话巴山夜雨时
(8)零落成泥辗作尘
(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举杯邀明月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1)我难道想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学之士吗!只是应当浏览阅读,了解往事罢了。(2)第一次击鼓是增加勇气,第二次(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勇气)就用尽了。敌方勇气尽了而我方勇气饱满,所以打改了它。
8、平时多读书学习,了解历史,提高自己的能力;了解战争,掌握战争的一般规律;仔细观察敌情,知己知彼,做到胆大心细;要适时鼓励士气……
9、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科普书籍不仅给人予知识,还给人思想的启迪,为下文的论述做辅垫。同时,用讲自己经历的形式开头,也让读者感到亲切,富有吸引力。
10、对孩子普及科学,一开始不必太郑重其事,也不必背太多知识,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对自然和科学的热爱,并为以后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基础。作者推崇科普书籍除知识要生动有趣外,还要有人素质方面的内容。
11、道理论证。例子举例: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却为了更专心于科学研究放弃领取奖金,这种专注于科学的态度给世人留下更大的精神财富。
12、作者认为,在知识灌输之外,还应该有一些蕴含些科学的精神、科学的品质,这才能算得上一流的科普读物。(后一问可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13、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写得仿佛懂人心。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花比喻成草的“笑”,形象,生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衬托出“我”的好心情。“一回头”说明我是骤然发现这丛花的,给人一种惊喜。把草花写得如此之美,如此可爱,为后文抒情作铺垫。(答中两点即可,2分)
14、示例1:一朵含羞低头,像要把笑意掩藏。示例2:一朵背转脸去,却笑得浑身乱颤。(2分)
15、因为花儿生机勃勃的笑脸打动了“我”,让我也忍不住要笑出声来(1分)。作者感悟到自己的生活太严肃、太呆板,忘了寻找生命中的美好与快乐。人应当亲近自然,欢迎和鼓励每一个卑小的生命。人其实不能完全弄懂草木,只该弄懂自己,同时尊重自然。(答对两点即可,2分)
16、人不是草木,所以不可能完全弄懂草木。用自己想当然的方式去理解它们,只能胶柱鼓瑟,我们要尊重草木的生存方式,不要自以为是地理解它们,只把自己弄懂就好了。(3分)
17、(答案只要扣住对草木、对自然的理解、尊重,从中得到启发,言之成理即可。3分)
18、依中考评分标准。